1.2地下的连续墙处理技术。连续墙处理技术,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,事先在地面上挖好符合施工要求的沟渠,并且在沟渠里填筑混凝土或水泥等施工材料,这样一来,施工工程的地下部分就形成了一堵坚固而又连续的墙。这堵墙不仅起到了基本的支护作用,额外还具有抗洪减灾的作用,不仅稳固了结构,还让工程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。因此,这种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洪水多发地区,以此来减少自然灾害对工程造成的损失。这种连续墙处理技术的优点在于,不影响地下管线的架设,而且结构更加稳固。当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施工时,这种边坡支护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,地下的施工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比较小的。
公路边坡是将地质体的一部分改造成人为工程设施,因此其稳定性取决于自然山坡的稳定状况(稳定、不稳定、极限平衡)、地质条件(地层岩性、地质构造、坡体结构、岩体结构、水文地质条件、风化程度等)和人为改造的程度(开挖深度、坡形、坡率等)。
边坡支护施工范围
根据图纸定位放线, 穿紫河西边堤岸挡土墙位置已在大堤上,挡土墙底板宽度设计为2.2m,开挖深度为6.3,按照1:1.5放坡,大堤需开挖11m宽,现大堤降低标高修整后,堤面宽度为10.5m,挡土墙顶边线至公园世家围墙约13.5米;总长度约262m。
1.3 边坡支护施工特点和难点
西边堤岸地段较狭窄,基坑开挖以后,没有临时道路可行,对防洪有很大的影响和风险,同时,给挡土墙施工材料运输带来巨大困难;
根据市住建局和市建筑工程质量、安全监督站文明工地创建要求,临时道路需进行混凝土硬化。
基坑紧临河边,基坑开挖前,应将河中围堰修筑好,防止河水渗入基坑;围堰高度应修筑在32米标高以上,以防洪水漫过围堰。
2#桥、3#桥及栈桥桥台跨挡土墙,正处在堤岸上,在挡土墙施工时,必须考虑完成桥台桩基础、承台、台身及台帽的施工,避免二次土方开挖。
常用的支护结构型式有:
1、重力式挡墙;
2、扶壁式挡墙;
3、悬臂式支护;
4、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;
5、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;
6、锚喷支护;
7、坡率法。
边坡支护施工价格透明
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,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,另一端深入地层中,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,自由段时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地区,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;锚固段时指水泥浆体将预应力筋与土层粘结的地区,其功能是将锚固体与土层的粘结感化增大,锚固体的承压感化,将自由段的拉力传至土体深处。